元宵張燈應是佛家的專利。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世人之愚癡無明;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據佛教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示現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為紀念佛祖神變,此日需舉燃燈法會。隨著佛教東漸,正月十五燃燈之風,亦隨之而來,現今藏語把燈節稱為“局阿曲巴”,其意即是正月十五供佛,這正是元宵節張燈源於佛教的鐵證。

我國始行元宵張燈,是在東漢。據說是當時佛家與道家鬥法的結果。東漢明帝時,摩騰竺法蘭東來傳教,遇到道家的責難,結果在宮廷中與道士角試法力,燒經像無損而發光,漢明帝惑於佛法,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變之日燃燈,以表佛法大明。佛家的神燈火種在中國大地點燃之後,就逐漸地燎原起來。佛僧積極勸導人們張燈,北齊時僧人那連提耶舍就曾譯《施燈功德經》一卷,備說施燈之功德。南北朝時,元宵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其宮中正月十五日大張燈火。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燃燈供佛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更多信息: baijiahao.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