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7世紀間的歐洲流行著什麼藝術風格?
文藝復興是一場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意大利中部的佛羅倫薩,即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擴展至歐洲各國。其辭源為意大利語“Rinascimento”,由ri-(意為“重新”)和nascere(意為“出生”)構成。
“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和承接,卻在繪畫方面透過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中古時代教育變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和科學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儘管文藝復興在知識丶文學、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都引發了巨大變革,但令其聞名於世的或許還在於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以及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博學家做出的創新貢獻。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