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髮易服或薙發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強令其統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發髮型的“剃髮令”(或稱“薙發令”),以及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髮、易服與圈地、佔房、投充、逃人並稱“清初六大弊政”。

“剃髮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發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1644年(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兵攻陷北京,明崇禎帝上吊自殺。清朝在明朝將領吳三桂協助下入關,隨即對占領地區推行剃髮易令,強迫漢人變換髮型為滿洲人髮型並穿著滿洲人服飾。因為發式在古代漢文化中佔有重大意義,故引起不少漢人激烈反抗。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