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特殊的素材於1982年在南極洲北西摩島被發現?
後獸下綱起源於很小的、大概是沒有育兒袋的食肉類或食蟲類動物。 M.J. Spechttn在1982年所發布的化石證據,顯示後獸下綱並非如早期理論認為是胎盤類的原始型態,而是與真獸下綱在中生代分別演化成型。目前已知最早的後獸下綱化石發現於中國,是生活於大約1億2千5百萬年前的沙氏中國袋獸(Sinodelphys szalayi)。其生存期間大約相當於同一地點所發現的早期胎盤動物化石。
有袋類的腦殼小,智力低下,在與有胎盤類的競爭中,處於失敗的地位。在多數的大陸上,完全無現存的有袋類動物。相對而言,在南美洲至今仍有許多屬於有袋類的負鼠留存。在第三紀時期的南美洲,基乾後獸下綱成為了掠食者,例如古鬣狗(Borhyaenidae)與袋劍虎(Thylacosmilus)。在澳洲,沒有胎盤哺乳類的競爭,有袋類成為了支配性的動物(胎盤哺乳類僅有囓齒類與蝙蝠,而後期人類引入的胎盤哺乳類如野兔野狗野貓都造成了生態災難)。
更多信息:
www.wikiwand.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