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術(英語: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種救助心搏驟停病患的急救措施,通過人工保持腦功能直到自然呼吸和血液循環恢復。

胸外按壓法於1960年提出後曾一直認為胸部按壓使位於胸骨和脊柱之間的心臟受到擠壓,引起心室內壓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關閉,從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動脈和主動脈,按壓放鬆時,心臟則“舒張”而再度充盈,此即為“心泵機制”。但這一概念在1980年以後受到“胸泵機制”的嚴重挑戰,後者認為按壓胸部時胸內壓增高並平均地傳遞至胸腔內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於動脈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內流向周圍,而靜脈由於萎陷及單向靜脈瓣的阻擋,壓力不能傳向胸腔外靜脈,即靜脈內並無血液返流;按壓放鬆時,胸內壓減少,當胸內壓低於靜脈壓時,靜脈血回流至心臟,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論“心泵機制”或“胸泵機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更強調持續有效胸外按壓,快速有力,盡量不間斷,因為過多中斷按壓,會使冠脈和腦血流中斷,復甦成功率明顯降低。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