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世紀後期到20世紀期間,歐洲使用的硬幣叫什麼?
達克特(ducat),又譯杜卡特,是歐洲從中世紀後期至20世紀期間,作為流通貨幣使用的金幣或銀幣。這一時期,各種達克特的金屬含量和購買力都大不相同。威尼斯的金達克特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地位等同於中世紀的拜占庭的超純金幣、熱那亞的熱那維諾與佛羅倫薩的弗羅林,或是現代的英鎊和美元。
Ducat一詞源自中世紀拉丁語中的ducatus,意為“與公爵(或公國)有關”,最初的意思是“公爵的硬幣”或“公國的硬幣”。第一個發行此類硬幣的應該是西西里的羅傑二世,他同時也是普利亞公爵。 1140年,他鑄造了印有耶穌基督像的達克特硬幣。
在15世紀,西歐國際貿易商的首選貨幣從佛羅林變為達克特。統治者改良貨幣的時候,通常會參照最常見的達克特。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從1511年開始於奧地利鑄造達克特金幣。奧地利的鑄幣一直持續到1915年,並一直重鑄舊幣。然而,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開采的大量白銀,使西班牙銀圓得以取代達克特成為世界貿易的主要貨幣。
1913年前後,1達克特金幣價值英國的“9先令和4便士,或稍微超過2美元。達克特銀幣的價值大約是金幣的一半。”即使是現在,有些國有鑄幣廠仍在成批鑄造舊式金幣,銀行會將這些金幣出售給私人投資者或收藏家。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