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鍵盤字母排序並非順序排列?
鍵盤的歷史與其排列方式由來
1714 年 最早有記錄的打字機發明。當時的英國的 Henry Mill 設計了打字機,並獲得專利權。但是,似乎他並沒有真正製造一台打字機出來。
1808 年,義大利 Pellegrino Turri 可能製造了世界第一台打字機。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他的目的是造福盲人,讓他們也能寫字。
1868年,打字機之父-美國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 取得打字機專利並取得經營權經營。
1873年使用此佈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種打字機首次規范了鍵盤,即現在的“QWERTY”鍵盤。
大家都知道,鍵盤主要的設計目的就是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不過在很多文章中的說法有一個小小的錯誤,這就是QWERTY鍵盤的鍵位設計並不是要“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導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盡量提高打字速度”。
這兩種說法中有一個微妙的差異,這就是說,減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終目的,鍵盤並不是在一味的減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這樣的常見組合放在一個手指上的減低速度設計,但也有很多諸如ER這樣的加速組合鍵位。
實際上這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其鉛字槓桿的結構決定了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的時候就會卡死,但相對的兩個相距較遠的鉛字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所以說,設計鍵盤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減低打字速度,事實上,鍵盤的設計方案恰恰是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過是“在不會卡死的情況下盡力提高打字速度”。
更多信息:
m.xuite.net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