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何時建立?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中原部族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的政治形態是由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聯合組成,其主體部族稱為夏人。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原始部落的禪讓制,由天下為公轉變為家天下,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代共傳十四朝,十七王,國君為姒姓,延續470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後人常以「華夏」、「諸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依據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皆為封建王朝,封建者,分封建國,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雖然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且迄今為止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歷史學界一直有不少人質疑夏朝是否存在。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始終無法證實來自夏朝。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遺蹟,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
更多信息:
zh.m.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