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原配施氏連出九個女兒,他望子心切,於是續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卻腳有殘疾。叔梁紇在七十二歲時三度娶妻,娶了十八歲的顏徵在,由於婚姻不合禮制,被史書稱為野合,約在魯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孔丘。

2.孔子生而首上圩頂,而孔子,名“丘”,即是來源於此的說法。而唐朝司馬貞認為:“圩言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即孔子頭頂中部有凹陷。

3.孔子早年生活極為艱辛,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4.孔子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和代表,故後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聖先師”。

更多信息: zh.m.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