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於新文化運動提出的兩大基本原則「德先生」與「賽先生」是指?
陳獨秀於1919年1月出刊的《新青年》發表〈本誌罪案之答辨書〉,旨在批駁反對者的非難:「……本誌同人本來無罪,只因為擁護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的大罪。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能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
陳獨秀明白揭示新文化運動的二大基本原則-「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賽先生」(科學,Science),他「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民國初年,中國的現代化運動受到挫敗,新建的共和體制無法深植於中國,政治混亂黑暗,國家危機日重,新知識分子感到憂心沉痛之際,積極思索拯救民族危亡的有效新途徑。同時,原有的舊制度、規範、信仰等亦隨著帝制的崩潰而搖搖欲墜,在傳統文化的解體下,人們無所適從,社會上產生了建立新意識形態的急迫需求。
民主和科學被視為現代西方國家進步的表徵,也正是陳獨秀為了使「吾人最後之覺悟」而鼓吹的新的意識形態。因此,新文化運動標榜提倡自由平等的民主和求真求實的科學,強調立新必先破舊,堅持以絕不妥協的態度,掃除舊傳統的障礙。《新青年》主張激進的思想革命,威力雖然足以震撼舊傳統,但嚴格說來,「破舊」有餘,「立新」不足。
由於受制於現實環境的限制,加上非憑倡導就一蹴可及,因此民主、科學無法有具體的成果可言。當時的新知識分子雖常高呼民主之名,但實際上,他們不曾充分討論或瞭解過其真正的意涵。
在西方,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基本要義在於保障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然而在中國,指的只是平民的政治參與,強調動員民眾參與變革社會的運動,以實現民族救亡圖強的目標,陳獨秀就把民眾是否得以參政看得至高無上,自由與權利反倒成了次要的問題。
更多信息:
market.cloud.edu.tw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