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宋朝著名詩人、書法家,開創江西詩派,以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技法聞名?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豫章先生,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九江市修水縣)人,亦自稱為南昌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曾習藝於蘇軾,並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為江西詩派祖師,主張襲用古人章句,以創新其意義,其手法多側重在「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
「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本來是道教術語,「點鐵成金」原本指煉金術,把鐵煉成黃金,在此的意思是把古人的詩文或小故事加以變化,如增刪字句,變換語序等,增加文句的韻味。如黃庭堅:「寄雁傳書謝不能。」就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蘇武「雁足傳書」,二是「雁到衡陽而止」的小故事。
「奪胎換骨」中「奪胎」,是道教仙人死後,靈魂還想繼續留在人世,於是附到孕婦腹中,將原本的胎兒魂魄驅離,以憑此胎而出生。此即模仿古人詩文的形式,但是另以詞句形容。王羲之《蘭亭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被黃庭堅改為「俯仰之間已陳跡。」「換骨」是說,古人認為「骨濁不能成仙」,仙人利用法術讓門下弟子變成「仙風道骨」。在此即擷取古人詩文之意,而另用他語。如王安石:「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黃庭堅改為「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絇絲?」
黃庭堅書法別樹一格,擅行書、草書,尤以草書雄視當世。由於黃庭堅心胸豁大,不擇筆墨,遇紙即書,直到紙盡為止,所以他的草書不為舊規矩所束縛。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被視為繼懷素、張旭之後,宋代最重要的草書大家,明代沈周更稱他為「草聖」。
更多信息:
zh.m.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