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何時爆發?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衝突,使其逐漸成為對手。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説”,拉開了冷戰的序幕。1947年,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標誌着冷戰開始。伴隨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和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等區域性軍事聯盟的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蘇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正式形成。在這段時期,雖然美蘇分歧和衝突嚴重,爆發了第二次柏林危機、古巴導彈危機、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危機與局部戰爭,但雙方都盡力避免新的大規模戰爭爆發,而主要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方式進行“相互遏制,不動武力”的對抗。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冷戰結束。
冷戰期間國際危機和戰爭的爆發,對“二戰”後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民族解放運動繼續發展,並促使世界殖民體系崩潰,徹底改變了現代世界的政治版圖。獲得獨立和解放的發展中國家,進行着艱苦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道路,第三世界開始興起。兩級格局瓦解後,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使當代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
更多信息:
baike.baidu.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