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漢末社會中的世家大族,魏晉時稱為士族,影響很大,名士多出於這個階層,或者在政治上站在這個階層一邊。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為名士所尊重,不具備戰勝出身於世家大族的割據者的政治優勢。操殺戮譏議自己的名士邊讓,引起兗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勢力幾乎覆沒。東漢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紹,實力和影響遠勝操,在討曹檄文中曾辱罵操是“贅閹遺醜”。官渡之戰時,操的文武官員多與袁紹通謀。操不得不度外用人,發布“唯才是舉”的教令,拔用那些不齒於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但操選官的真正準則並不是“唯才是舉”,而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操不但不曾籠統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強調的德行標準,而且很重視對名士的爭取。在其帷幄中有許多名士。官渡戰前,徐州混亂,他曾派出名士陳群、何夔等人出宰諸縣,以圖穩定局勢。操得鄴城後,立即闢用紹原來轄區內的名士;破荊州,也盡力搜羅本地的和北方逃來的士人。操越到晚年,越是以慎德為念。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