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 並稱為開元三大士為唐密祖師,均為當時唐玄宗所尊重及禮遇, 如是譯出的經典,傳授的灌頂,開示的法要,均發揚 光大,盛極一時,可惜三大士所傳,只有瑜伽部,未及無上瑜伽部。

支婁迦讖:貴霜佛教僧人,佛經譯師。後漢桓帝末年至洛陽,從事譯經。至靈帝光和、中平年間(178-189),共譯《出道行般若經》、《般舟三昧經》、《阿闍世王經》、《雜譬喻經》、《首楞嚴經》、《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寶積經》等二十餘部,然現存者僅十二部,為首位在中國翻譯及傳布大乘佛教般若學理論之僧人。

曇無懺: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出身。初習小乘教法,兼習五明,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後遇白頭禪師,得樹皮之大般涅槃經,自感慚愧,改而專學大乘。年二十,能誦大小乘經二百餘萬言。師又善咒術,為王所重,時人稱為大咒師。後攜大般涅槃經前分五品、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入罽賓,又至龜茲,然此二地多學小乘,遂東經鄯善至敦煌。

法尊:法尊法師是佛學家、翻譯家。一九二五年法尊參加大勇法師組織的留藏學法團,留學西藏前後共十二年,不惟精通藏文,法性、法相及密宗教義均能深入淺出,因而在藏文經典的翻譯、補全漢文大藏經及溝通漢藏佛教文化方面厲害,法尊先後主持漢藏教理院、中國佛學院,培育大批人才,其學術成就深受日本、歐美等佛教學者重視。

義淨:童年時代就出家,遍訪佛學名家,廣讀經論,十八歲時,仰慕法顯、玄奘西行之舉,立志遊印度。受具足戒後,學習道宣、懷素兩家的律學長達五年之久,又先後在洛陽和長安學習各種經論。

安世高:原為西元二世紀的安息國王子,自幼聰穎,遍學各種世間學

出家後由西域來到東土傳法,是第一位將禪法傳至中國的人,也是漢譯佛經的先驅者。

慧遠:東晉時代人,廬山白蓮社創始者出生於雁門樓煩(今山西代縣),世代書香之家。遠公從小資質聰穎,勤思敏學,十三歲時便隨舅父游學。精通儒學,旁通老莊。二十一歲時,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聽後,遠公悟徹真諦,於是發心捨俗出家,隨從道安法師修行。

實叉難陀:唐代譯經三藏。于闐(新疆和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證盛元年(六九五年),持梵本《華嚴經》至洛陽,奉則天武后之命,與法藏、菩提流志、義淨大師等,於東都大遍空寺共譯成漢文,即新譯《華嚴經》八十卷此外另譯有《大乘入楞伽經》、《文殊授記經》等,凡十九部,一零七卷。

更多信息: vajrayan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