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國(英語:Axis power、德語:Die Achsenmächte)最初稱為羅馬-柏林軸心(英語:Rome–Berlin 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以德國、日本、義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綏靖政策為軸心國的成立鋪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更以東歐版圖尤其是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為誘餌,慫恿德國進攻蘇聯。蘇聯則於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應對,以瓜分波蘭緩和蘇德關係。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準備執行登陸英國的「海獅行動計劃」(後並未實施),8月不列顛空戰展開,9月軸心國成立。11月蘇聯希望藉與軸心國加入意願,而避免東歐和西亞的戰事,但德國早有「新秩序」計劃即後來的「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前身,將猶太人和斯拉夫人視為低等種族應對其財物與國土予以掠奪,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認為英國受猶太人掌控,蘇聯則斯拉夫民族眾多,軸心國對兩者必然發動進攻,與蘇聯當時的理念有諸多衝突,所以希特勒後來對蘇聯談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覆,談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蘇聯而破局。軸心國間的聯盟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後正式瓦解。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