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海上的旅人這幅畫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
弗里德里希於十六歲時,進入賴夫斯瓦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Greifswald),Johann Gottfried Quistorp。這位老師在藝術史上沒有留下什麼顯赫的名聲,但他替這位學生開了人生一扇很重要的大窗:「鼓勵年輕的弗里德里希到處去旅行,從大自然中學習,並把眼下所看見的東西描繪下來」。除了繪畫之外,弗里德里希先後學習過神學和文學等,也陸續向當時的多位著名風景畫家學習各種派別,在繪畫光影上的表現,特別著重在如何從不同觀點來闡述解讀「風景美學」這個類型。
1798年之後,弗里德里希搬到德勒斯登(Dresden),初期主要是版畫方面的製作,油畫作品很少。但在逐漸累積扎實的版畫創作知名度後,他才更廣泛地使用油彩作為創作的主要媒材。受到年少時老師的影響,他頻繁旅行,繼而使風景畫成為他最重要也最多的創作主題。1805年,弗里德里希在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所組織舉辦的「威瑪繪畫大賽」中獲獎,開始受到關注。事實上,從這個威瑪繪畫大賽所出線的畫家,今日回頭去看,其實都過於傳統,不夠傑出,且也都被忘得差不多了,因為多數獲獎者都是畫著當時所流行、混和「新古典主義」和(偽希臘風格)的混種通俗作品。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因為異於其他老派畫匠,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這是他當時在德國藝壇中建立起聲譽的開端。
弗里德里希在34歲(1808)時,完成了的第一件讓他聲名大噪的作品〈山中的十字架〉,他運用大自然中的一幅景象,轉換成一件祭壇畫,打破了祭壇中基督被釘上十字架上的傳統表現方式。這件作品描繪了山頂的一個十字架,獨自一人,被松樹包圍。這件作品被認為是對於傳統祭壇畫描繪手法上很大的突破,因為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處於大自然中並退去文化性質、帶有「崇高特色」的宗教觀,並巧妙地採取「很奇特的視角」,描繪了位於自然景觀中的十字架形象。弗里德里希於1810 年當選為柏林學院的成員,在當時的普魯士和俄羅斯都曾有重要收藏家持續購藏他的作品,他的生計也終究得以維持。不過好景不常,由於他中年之後個性有所轉變,逐漸被認為有古怪和憂鬱傾向。他的聲譽在生命的最後15年裡持續下降。1820年後,他更開始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並被朋友描述為孤獨之最。他晚年中風,導致他輕微的肢體癱瘓,大大降低了他的繪畫能力,後於1840年在德勒斯登沒沒無聞孤寂地離世。
更多信息:
artemperor.tw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