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肖邦的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也被稱為?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肖邦的《葬禮進行曲》是受骷髏的啟發而成的。有一次,肖邦來到法國畫家齊姆(1821—1911)的畫室解悶。當時,肖邦正為法國傳說中的凶神惡煞所困擾,夜裡常常做著惡夢,夢見妖魔鬼怪要帶他到地獄裡去。這種夢境使齊姆想起了畫室一骷髏被扮成鋼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肖邦,不料這竟啟發了這位音樂家的靈感。晚上,肖邦臉色蒼白,目光凝滯,裹著一條被單,緊靠著骷髏坐下。突然,畫室沉寂的空氣為寬廣、緩慢、嚴肅、深沉的音樂所打破,原來他是在鋼琴上創作一首《葬禮進行曲》。這首葬禮進行曲後來成為《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的第三章。 1849年10月30日,在巴黎圣瑪大肋納教堂舉行的肖邦葬禮上,法國作曲家雷貝爾特地把這首葬禮進行曲改編為管弦樂曲,作為葬禮的前奏。肖邦萬萬沒有料到,他創作的《葬禮進行曲》竟真的揭開了自己的葬禮。
肖邦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辭世,巴黎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參加他的葬禮——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肖邦自己的《葬禮進行曲》送他下葬。根據肖邦生前的意願,他的一顆忠於祖國的心臟被送回華沙,葬在華沙聖十字教堂裡。
肖邦的3首奏鳴曲中,在內容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1839),其中的第3樂章《葬禮進行曲》,寄託著對華沙起義中為民族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樂中最膾炙人口的篇章。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