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
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是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貝奇研發的自動化數學機器。
巴貝奇設計計算機器的基本想法是利用“機器”將計算到印刷的過程全部自動化,全面去除人為疏失(如:計算錯誤、抄寫錯誤、校對錯誤、印製錯誤等)。而差分機一號(Difference Engine No.1)則是利用N次多項式求值會有共通的N次階差的特性,以齒輪運轉,帶動十進制的數值相加減、進位。
差分機一號由英國政府出資,工匠約瑟夫·克萊芒打造,預計完工需要25,000個零件(大致均分在計算和印刷兩部分),重達4噸,可計算到第六階差,最高可以存16位數(相當於千兆的數)。但因為大量精密零件製造困難,加上巴貝奇不停地邊製造邊修改設計,從1822到1832年的十年間,巴貝奇只能拿出完成品的1/7部分來展示,不過差分機運轉的精密程度仍令當時的人們嘆為觀止,至今依然是人類踏進科技的一個重大起步。
巴貝奇不斷延後完成期限的嚴重超支(英國政府在1842年的最後清算發現整個計劃一共讓國庫支出了£17,500)、製作過程不斷修改設計、時常與克里門發生衝突等諸多原因,讓完整的差分機一號一直未能完成,一萬兩千多個還沒用到的精密零件後來都被熔解報廢。
查爾斯·巴貝奇,FRS(英語:Charles Babbage,1791年12月26日-1871年10月18日),英國數學家、發明家兼機械工程師。由於提出了差分機與分析機的設計概念(並有部分實做機器),被視為計算機先驅。 1828年至1839年,巴貝奇曾在劍橋大學擔任盧卡斯教授。除了數學和計算機之外,巴貝奇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學者之一。他還參與了一些政治活動,但是這方面頗不成功。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