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出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月上柳梢頭”,是作者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於詩情畫意。作者通過這首詩,含蓄地表達出一對彼此傾心的戀人,在黃昏相約時唯美而傷感的情感。

此詞亦見朱淑真集,南宋曾慥《樂府雅詞》以為歐陽修作。曾氏曾將歐詞中諸多可疑者盡予刪芟,而不疑此詞,其著作權當歸於歐陽修。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 “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 “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 徒憶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