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的巡航艦埃利號(Elli)跟中國還有一點“小緣分”。宣統皇帝繼位後,清政府預備設立海軍部,隨即派出載洵、薩鎮冰赴歐、美、日考察,一方面學習現代海軍機關的構建方式,另一方面也看機會買些便宜實用的軍艦。在訪問英國的時候,清廷先敲定了三艘練習巡洋艦的合同,向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廠、維克斯造船廠、美國紐約造船公司分別訂購了一艘採用相同設計的穹甲巡洋艦,後分別命名為肇和、應瑞、飛鴻。

辛亥革命之後,清政府倒台,新成立的北洋政府發現一個問題:這國庫裡怎麼一點銀子都沒有啊!好多軍購還等著交尾款呢!為了鎮壓辛亥革命,清政府耗盡了最後一點家底,然而還是遜位了。接管了政權的新政府接手了一個鬧心的爛攤子,急忙想辦法湊錢,把那些還停留在外國的新武器拉回來多少是多少。最終,肇和、應瑞兩艦成功歸國,飛鴻、鯨波、龍湍三艦因無力償付,暫時停留在原廠。遺憾的是,這三艘軍艦再也沒能來到中國。

1912年到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之後,希臘急於擴充海軍力量,因此於1914年購買了一直停在紐約的飛鴻號,並將其改名為埃利(Elli),以此紀念1912年12月16日的埃利海戰。 1917年,希臘海軍為埃利號加裝了1門57毫米炮以及2門47毫米炮。 1925年到1929年間,埃利號在法國FCM造船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武備改為3門150毫米炮、2門76.2毫米炮、2門57毫米炮、2根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1940年8月15日,埃利號在蒂諾斯(Tinos)島附近被意大利潛艇海豚(Delfino)號擊沉。

更多信息: d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