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有多少個季節?
印度古代的曆法是陰陽合歷,在歷史上分有三個時期:一是在吠陀(Vedic)期的前期約前十世紀——前六世紀這一期的曆日制度是混亂的。二是吠陀期的後期,有(者那)歷,約前六世紀——前二世紀。三是悉檀多(Siddhanta)時期,約前三世紀——前十二世紀,悉檀多就是歷數書的意思,顧名思義,這一期的曆法很多,而且也曾流傳到中國。
印度歷(Hindu Calendar)是印度政府為統一在印度各地的五花八門曆法,是在1957年制定的印度官方統一曆法。是一種太陽曆,每年天數和格里歷一致,閏年設置也和格里歷一致,但月份設置以黃道十二宮為準,一年設六個季節,每個季節有兩個月,季度設置先後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
平年以格里歷的3月22日為一年開始,閏年以3月21日開始。紀年以公元78年為印度曆元年。所以2004年3月21日以後為印度歷1926年。因為月份以黃道十二宮為準,所以其月份名稱可以用十二種星相來稱呼。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