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在北天排列成鬥(或勺)形,因為這七顆星較易被觀星者辨認出來,所以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是一個重要的星群。北斗七星之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第一天樞,第二天璇,第三天璣,第四天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鬥。”。北斗七星的中國星名由斗口至鬥杓連線順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前四顆稱“斗魁”,有稱“璇璣”;後三顆稱“鬥杓”。現代星名則命名為大熊座α、大熊座β、大熊座γ、大熊座δ、大熊座ε、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通過斗口的兩顆星連線,朝斗口方向延長5倍可以找到北極星,這兩顆也稱作“指極星”。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