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日曆系統中,“Ides”一詞指的是什麼?
羅馬歷(Roman Calendar)為實行於古代羅馬王政時期的曆法。羅馬歷起源於太陰曆,把每年分為十個月到十三個月,直到公元前46年被羅馬儒略歷(Julian Calendar)取代為止。這段時期的曆法,亦有稱之為儒略前曆法。
Ides指的是古羅馬歷中3、5、7、10月的第15日或者其餘各月份的第13日;即月中的前一天。
羅馬曆法可以說是非常混亂,無人了解其法則,現時的知識很多都是來自估計。羅馬曆法定一年有304日,分為10個月(6個月30日及4個月31日),以三月份(March)作為新年及一年之始。但與一太陽年約365日相比相差了61日,當時的羅馬人似乎忽略這些日子,只把它當成無名稱及不定期的月份,成為年與年之間無一定規律的冬日。後來為了補償這少了的日數,第二任羅馬領袖陸馬·龐培留斯(Numa Pompilius,前715 -前673)於前713年,在年之前加上January(一月)及年開尾加上February(二月)兩個月份造成一年12個月共355日。
到了前46年,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根據埃及亞歷山大的天文家索西琴(Sosigenes)的建議,修訂古羅馬歷而製定了儒略歷(Julian Calendar)。羅馬儒略歷是一個官方的365天的曆法。它取代了基於月運週期的曆法。羅馬儒略歷規定了每四年多出一天的閏年。這樣,羅馬儒略歷的一年包括平均365.25天。儘管如此,到公元1582年以前,羅馬儒略歷都與季節週期相差10天。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