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燒(biscuit firing)指先燒陶瓷生坯的一道工序。陶瓷器有二次燒成者,先素燒器坯,然後施釉再次入窯燒成。採用素燒方法的目的是增加坯體的機械強力,不易損壞。在正品素燒坯上施釉,不致因浸濕而散裂,可提高正品率、減少廢品和次品率。已發現素燒的有河南鞏縣唐三彩、河北磁縣宋金磁州窯低溫鉛釉陶器、河南禹縣宋鈞窯、浙江南宋龍泉窯等。

素燒是指未施釉的生坯經一定溫度熱處理,使坯體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過程。素燒後的生坯施釉後再燒成則稱為釉燒。未經素燒的坯體直接入窯燒成製品稱為一次燒成。素燒的作用主要是使坯體內水分揮發、有機物揮發和燃燒、碳酸鹽分解,礦物組成和結構初步形成,從而使坯體具有足夠的強度,以利於裝飾和施釉等加工過程,減少損耗,實現快速燒成,提高產品質量。

古代許多名瓷如唐三彩、耀州瓷、郎窯紅、鈞紅、天青釉及部分青瓷的瓷胎等都是經過素燒後再施釉。採用熔點較低的釉時(精陶、骨灰瓷、多孔陶瓷等),為使坯體達到較高的燒結程度,可先將生坯在較高的溫度(1200~1500℃)下素燒,施釉後再用較低的溫度(950~1050℃)進行釉燒。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