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中,埃及有多少“災害”?
《出埃及記》(希臘古文為ἔξοδος, 意:出去;猶太文:שְׁמוֹת, Shəmōṯ, 意:“名”,正文開端的第二個字。“這是以色列人之子的名字” Hebrew:ואלה שמות בני ישראל),是《妥拉》(Torah)和《希伯來聖經》(Hebrew Bible)中的《舊約》的第二本書。
本書述說以色列人在耶和華(上帝)美妙的引領他所選之民以色列人下離開在埃及為奴的記載。這段路程由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帶領通過荒野到西奈山前往耶和華應許他們的國度——迦南地。在西奈山耶和華頒布誡命,典章,律法,及建造會幕的細節,代表著從那時候開始,耶和華從此由天上降臨在人間與人同在以及給予他們在進入應許之地的勝利和平安。
《出埃及記》 是摩西五經的第二本經書,傳統學者認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摩西本人。這本書提及摩西在三個不同的場合奉耶和華之命執筆作記錄。耶穌及新約聖經的執筆者曾引述或提及出埃及記的經文逾100次。例如耶穌曾經說:“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出埃及記》原是《舊約》中最重要的一卷,講述了希伯來人(猶太人)同古代埃及人之間的矛盾起源。
以色列人在埃及所受的虐待蒙神垂聽,神興起了先知摩西,帶領他們走出埃及到應許之地迦南,使他們脫離苦境,當時約為公元前1450年。神命摩西和亞倫面見法老要求讓這些希伯來人離開埃及,法老不答應。神降下十災讓法老屈服。開始的災情較輕,法老沒有放在心上。連續一災比一災更嚴重的出現,無論是皇室還是人民都受到極大的衝擊。埃及在經濟及民生上受到極大的損失。法老還是堅持不肯讓希伯來人離開,直到最後的一災,埃及的長子遭到神打擊,上自法老,下自奴僕的長子都在一夜間死亡,法老才讓他們離開。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