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遊詩人(bard, gleeman, minnesinger, minstrel, jongleur)原指在凱爾特人中寫作頌詞和諷刺作品的人;推而廣之,泛指部族中擅長創作和吟詠英雄及其業績的詩歌的詩人和歌手。有時也會進行表演。早在公元1世紀,拉丁作家盧卡努斯就把吟遊詩人說成是高盧或不列顛的民族詩人或歌手。

吟遊詩人在古凱爾特人社會中享有特權。他們吟詩讚美部族首領,並歌頌英雄事績,慶祝法律的頒行。高盧的吟遊詩人在羅馬帝國統治下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在蘇格蘭的蓋爾語地區吟遊詩人一直存在到18世紀。在威爾士,雖然15世紀和16世紀藝術家年會上的競賽十分激烈,但是中世紀以後的吟遊詩人水準還是大為下降。直到今日,要在全國藝術家年會上爭名次的詩人,仍必須按照經典的吟遊詩體,以頭韻和行內韻的嚴謹格律寫詩。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