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發表於1823年,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

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President James Monroe)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咨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為充滿熱情。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折點。

此學說初由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等諸人構思而成,以宣布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經多方重新詮釋為種種廣義之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即以之作為行使美式殖民主義之許可(以門羅主義之羅斯福推論(Roosevelt Corollary)而知名)。

美國國務卿克里2013年11月18日在華盛頓表示,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終結,今天的美洲國家間關係建立在平等夥伴關係和共同責任基礎上,美國不再致力於乾預其他美洲國家事務。

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1767年7月11日-1848年2月23日)是美國第六任總統(1825年-1829年)。他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及第一夫人愛比蓋爾·亞當斯的長子。在詹姆斯·門羅時期擔任美國國務卿,並發展“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解決與英國的許多糾紛,從西班牙手中取得佛羅里達,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國務卿之一”。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