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菌素試驗(也稱為芒圖試驗、PPD試驗)用於診斷什麼疾病?
結核菌素試驗(也稱為芒圖試驗、PPD試驗)是一種診斷結核的工具。它是世界上兩個主要結核菌素皮膚試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種穿刺試驗,如蒂內測試(Tine test)。直到2005年,英國還在使用霍夫測試(Heaf test),但現在也改用了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還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匈牙利、荷蘭、葡萄牙、南非、美國等國家使用,並且這還是美國胸腔學會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所推薦使用的方法。它也被原蘇聯和現曾屬於蘇聯的國家使用。
結核菌素是結核桿菌的甘油提取物。 PPD結核菌素是將結核桿菌滅活濃縮並且過濾後,從濾液中所獲得的非種屬特異性分子中的一種。它是由羅伯特·科赫在1890年第一次描述的。在1939年,原蘇聯的M·A·林尼科娃創建了一種修改版的PPD,PPD-L。在1954年,原蘇聯開始批量生產PPD-L。中國於1982年製成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範的PPD,開始用於臨床。
標準劑量是5結核菌素單位(0.1毫升),進行皮內註射,並在48至72小時後觀察結果。一個曾經暴露在病菌的人會顯示出免疫反應。這個測試的結果通過硬結(明顯突起的硬化區)的直徑(垂直於手臂)來反映。如果不存在任何硬結,結果應記錄為0 mm。皮膚的紅斑不應加以測量。如果一個人有陽性的測試史,其他的測試是不需要的。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