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座島又被稱為拉帕努伊島(Rapa Nui)?
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位於南太平洋東部,向東距離智利大陸本土約3600公里,南緯27度,西經109度。荷蘭航海家羅赫芬於1722年4月5日復活節發現並登上該島,該島因此而得名。當地人則稱之為拉帕努伊島(Rapa Nui),直譯過來就是“地球的肚臍”。這個島在地理上屬於波利尼西亞群島,位於群島東端,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島。
復活節島外形是不規則三角形,東西長23公里,南北寬11公里,面積118平方公里。全島由火山凝灰岩構成,現在仍有好幾座火山,地面崎嶇不平,土地貧瘠。島上居民混雜,以波利尼西亞裔為主,幾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羅阿(Hanga Roa)村莊中,人口5761(2012年數據)。
復活節島以其石雕像而馳名於世。島上約有1000座以上的巨大石雕像以及大石城遺跡。 1914年和1934年曾進行調查考察,1955年從事發掘工作,結果認為島上存有三個文化期。早期的巨大石牆,可用以觀察一年中的日出方位。中小型的各類石雕像採用黝黑的玄武岩、凝灰岩及火山渣為石料,用同位素碳測定時間約在公元前1680年。中期以石台上的長耳朵、無腿的半身石雕像為特徵。石像高3-6米。最高的一尊達9.8米,重約82噸。
1995年全島作為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