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Steller’s Sea Cow),又名巨儒艮或斯特拉海牛,是已滅絕的巨大哺乳動物。它們是海牛目中已知體型最大的物種,比起其近親海牛與儒艮都要來得大,而它們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動物中,唯一適應寒帶氣候的物種。大海牛於1741 年在白令海峽發現,發現者為博物學者喬治·斯特拉,當時他正與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過大海牛活體的生物學家。當時大海牛的數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司令群島(Commander Islands)的白令島與銅島(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

根據斯特拉的記錄,大海牛身長約 7.5 公尺,體重 4500~5900kg,可長到 10.7 公尺長。大海牛的前肢粗壯但短鈍,呈槳狀,尾巴的外型與儒艮相似。大海牛以岩岸邊生長的多種大型海藻為食,僅取食柔軟的部分,據說當時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帶以後,海帶的莖和根就會被沖到岸上。由於大海牛不畏懼人類,加上活動範圍接近岸邊,行動又慢,因此相當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們“從來不叫,即使受傷也如此”,不過群體間是否有彼此以叫聲溝通的情形不得而知。當有同伴受傷時,其它的大海牛會試圖加以援救,根據獵人的說法它們會嘗試想拔出受傷同伴身上的魚叉。

當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時候,大海牛的群體已經很小,分佈地區很有限,數量僅馀 1000~2000 頭。在人類發現它們後不久,白令海地區擁入許多獵人,這些人的目標是捕殺生存於當地的海獺與北方海狗以獲取毛皮,而為了補給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劇。這些人大量捕殺大海牛,吃它們的肉、用它們的皮來製造與修補船隻。已知 1768 年在白令島捕獲最後 1 頭大海牛,僅僅 27 年這個最大的海牛目家族就宣告滅絕。被學者稱為生物史上的一大悲劇。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