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k(坦克)”一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被用作裝甲戰車的名字的?
坦克是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斗車輛,是陸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於輪式裝甲車的存在,主要用來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陸上力量。坦克一般裝備數挺防空(高射)或同軸(並列)機槍和一門中口徑或大口徑火砲(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砲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防空導彈),是憑火力進行作戰的經典體現。坦克大多使用旋轉式砲塔,但也有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砲。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瞄準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式車體等系統組成。
中文“坦克”,是英語“Tank”的音譯,這個單詞的原意為“大水櫃”。英國軍方為了在 1915 年首次使用坦克作戰之前對外保密。他們在送往戰場的戰車貼上“Tank”的字樣,並對外宣稱是它們是盛載食水和食物的容器,該名稱便一直沿用至今。坦克通常按照全重等指標分為輕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輕坦的戰斗全重在10~20 噸,裝甲較薄,但速度快,通常配有85毫米以下的火砲,主要用於戰場警戒、目標偵察、迂迴或其他特殊任務。中坦的戰斗全重一般為20~50噸,防禦力比輕坦強,速度較快,火砲口徑多為85~105毫米,執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重坦戰斗全重40噸以上,裝甲較厚,速度稍慢,但火力強悍,多采用88~152毫米火砲,用於攻擊敵方坦克、強行發動正面進攻等。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