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The Waste Land)是哪位作家的開創性著作?
《荒原》(The Waste Land)是英國詩人托馬斯·艾略特創作的長詩。共有五個章節:《死者的葬禮》、《對弈》、《火誡》、《水里的死亡》與《雷霆的話》。詩人運用了大量的典故,既有傳說、神話,又有但丁、莎士比亞等古典文學,還有佛教、《聖經》等宗教元素,甚至還包含語言學、人類學、哲學等相關信息。這些典故不僅是詩人情感的“客觀對應物”,還通過各種隱喻承擔著全詩結構。該詩歌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通稱T·S·艾略特),英國詩人、劇作家和文學批評家,詩歌現代派運動領袖。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個四重奏》等。
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接觸過梵文和東方文化,對黑格爾派的哲學家頗感興趣,也曾受到法國象徵主義文學的影響。 1914年,艾略特結識了美國詩人龐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來到英國,並定居倫敦,先後做過教師和銀行職員等。 1922年發表的《荒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籍。 1943年結集出版的《四個四重奏》使他獲得了194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晚年致力於詩劇創作。 1965年艾略特在倫敦逝世。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