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決定性的戰鬥結束了法國在越南的逗留?
奠邊府戰役(越南語: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越南抗法戰爭後期,越軍對法軍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1953年5月,駐印度支那法軍制定了以奠邊府為基地,準備在18個月內殲滅越軍主力,奪回戰場主動權的計劃。越軍為粉碎法軍企圖,遂決定對奠邊府實施進攻,由武元甲任前線總指揮,實際策劃、指揮整個戰役的是以韋國清為團長的中國軍事顧問團。 12月,越軍解放萊州後,先後集結4個步兵師(欠1團),1個砲兵師及其他兵種部隊共4萬餘人,從南、北合圍奠邊府,然後向奠邊府法軍發起攻擊。戰役從1954年3月13日至5月7日,共殲法軍1.6萬餘人,擊落、擊毀法軍飛機62架,俘法軍卡斯特里準將及其全部參謀人員,加快了戰爭進程,對於簽訂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有重要意義。
奠邊府戰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戰爭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役。戰役的主要特點是:作戰方式是對集團據點群的陣地攻堅戰,戰役規模大,持續時間長;作戰地區是地廣人稀的少數民族地區,交通條件很差,運輸補給困難。雖然人民軍經歷多年作戰,但攻打敵堅固設防的集團據點群還是第一次。作戰中遇到一系列新的問題,特別是戰鬥激烈,傷亡較大,生活艱苦,對部隊士氣影響較大。但由於進行了強有力的戰役政治工作,因而保證了作戰決心的貫徹和戰役的徹底勝利。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