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哪一種疾病經常被稱為白死病?
肺結核,也就是“白死病”,病人因貧血而顯得蒼白。
十九世紀,肺結核被視為“浪漫之病”,病人消瘦憔悴、外表憂鬱,常被稱為“可怕之美”。劇作家與詩人深受這種疾病吸引,因為肺結核病患會散發出悲劇性的憂鬱感,而病程是緩慢奪去病人性命,讓病人有時間整理人生的戀情,彌補破碎的關係,之後才會戲劇性的死亡。
作曲家普契尼(Puccini)的作品《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與威爾第(Verdi)的作品《茶花女》(La Traviata)中,女主角皆在歌劇的最後一幕死於肺結核;《茶花女》就在醫師宣布她死亡時落幕。說不定沒有肺結核,世上最大的歌劇院都得關門大吉。
在現實生活中,肺結核毫不浪漫淒美。結核菌會感染肺部,緩慢且必然吞噬呼吸道,導致病人咳血,痛苦地日漸虛弱,蒼白消瘦。他們似乎被耗損了,愈見虛弱,因此肺結核最常見的名稱就有“消耗”之意(consumption)。
更多信息:
pansci.asia
廣告
您對這一主題有什麼看法?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