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與什麼相關?
相對論(英語:Theory of relativity)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主要由愛因斯坦創立,依其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給物理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它們共同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相對論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不過近年來,人們對於物理理論的分類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以其理論是否是決定論的來劃分經典與非經典的物理學,即“非經典的=量子的”。在這個意義下,相對論仍然是一種經典的理論。
傳統上,在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相對論的初期,人們以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涉及非慣性參考係來作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分類的標誌。隨著相對論理論的發展,這種分類方法越來越顯出其缺點——參考係是跟觀察者有關的,以這樣一個相對的物理對象來劃分物理理論,被認為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目前一般認為,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於所討論的問題是否涉及引力(彎曲時空),即狹義相對論只涉及那些沒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問題,而廣義相對論則是討論有引力作用時的物理學。用相對論的語言來說,就是狹義相對論的背景時空是平直的,即四維平凡流型配以閔氏度規,其曲率張量為零,又稱閔氏時空;而廣義相對論的背景時空則是彎曲的,其曲率張量不為零。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