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普魯士人或波羅的普魯士人(德語:Pruzzen或Prußen,拉丁語:Pruteni,拉脫維亞語:Prūši,立陶宛語:Prūsai,波蘭語:Prusowie)是一個族群,是屬於波羅的語族,居住在普魯士地區的原住民,而普魯士位於波羅的海東南,在維斯瓦潟湖與庫洛尼亞潟湖周圍。

他們講普魯士語,信奉多神教(普魯士神話)。在13世紀,普魯士人被條頓騎士團征服,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被同化。前德意志國家普魯士從波羅的普魯士人得到“普魯士”之名,但這個國家其實主要是同化了古普魯士人的德意志人;到17世紀或18世紀初,古普魯士語已經滅絕。古普魯士人居住的區域大體在東普魯士(現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裡省、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和立陶宛的克萊佩達地區南部)的中部和南部。

條頓騎士團的修士和學者對普魯士人所講的語言感興趣,並試圖記錄它。另外,傳教士為了讓普魯士人皈依基督教,也需要與他們交流。所以古普魯士語的記錄,以及鮮為人知的加林迪亞語和較有人知的索多維亞語一併保留至今,這些記錄就是西波羅的語支殘存至今的遺物。正如人們所想,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波羅的語言。

因為古普魯士人被德意志人所征服,古普魯士語也許在18世紀初滅絕,這是瘟疫肆虐,農村人口劇減,貴族的同化,以及德意志人與立陶宛人人口比普魯士人多的緣故。但是,聖經的古普魯士語譯本、古普魯士語詩和其他的一些文字資料留存至今,使學者現在已經能夠將古普魯士語復原。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