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在保鮮和運輸技術不那麼發達的時代,歐楂曾經是重要的水果。早在公元前,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學》當中就提到了歐楂的栽培。而在本土物產並不豐富的英格蘭,十一月成熟的歐楂曾經是冬季難得的水果。

直到從樹上掉下來都是硬的,你得拿回家去,放上一段時間,等它開始腐爛了,開始變棕變軟了,那才能吃呢。這個腐爛的過程,英語還專門有個詞,叫“bletting”。下面這幾張圖片,就能看出來區別了。沒腐爛的,外表光滑,切開又白又硬。等爛到能吃了,就成了孔夫子的卵兒——紋皺皺的,裡面肉也成了棕色的一團泥。

更多信息: www.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