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為蟈蟈的昆蟲,是指本科包括中華螽斯在內的一些善鳴的雄蟲。另外本科的著名鳴蟲還有紡織娘。紡織娘是紡織娘屬的一種螽斯,會發出鳴聲,類似紡織聲,故稱紡織娘。

紡織娘在螽斯科中的體形偏大, 有草綠色和褐色兩種。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詩經》提到:“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這裡莎雞又名絡緯,就是指紡織娘。螽斯發聲是為了標示領域或求偶,其實是利用上翅左右磨擦來發出聲音,只有雄蟲才會鳴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翠玉白菜〉,菜葉上的綠色小蟲子,不是紡織娘。

成蟲的身體呈扁或圓柱形,顏色多呈綠或褐色。偶爾亦會發現全身紅色或粉紅色的物種出現,這種現像被稱為紅色過度。

成蟲的觸角一般長於身體(相比之下,短角亞目昆蟲的觸角則短的多,可以用來分別)。翅發達、不發達或消失。雄性有翅個體在前翅附近有發音器,通過左右兩翅摩擦而發音。前足在脛節基部有開/閉口的聽器。後足腿節發達,有4節跗節。產卵管呈劍狀或鐮刀狀。

螽斯具有發達的跳躍式後腳,當遇到危險時,通過快速彈跳逃避天敵。由於螽斯的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有些種類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因此當它們不鳴叫的時候,天敵較難發現它們的行踪。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