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行星亦稱系外行星(Exoplanet),即位於太陽系之外,不繞行太陽公轉的行星。截至2018年10月28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3869顆(另有超過2800顆尚待確認),當中約74%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2887個行星系,其中有638個多行星系。開普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2013年1月2日:天文學家估計銀河係可能包含多達4,000億顆系外行星,這幾乎是每一顆恆星都有一顆行星。

藝術家顯示在銀河系內的恆星有行星環繞著是多麼普通的現象。

在銀河系,估計有數十億顆恆星(若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將導致有1,000億至4,000億顆行星),不只在恆星周圍有行星,也有自由移動的行星質量天體,而已知最靠近的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

幾乎所有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內,但是有少量的銀河系外行星可能可以被檢測出來。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在2013年1月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估計在銀河系內“至少有170億顆”地球尺度的系外行星。

數百年來,許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認為在太陽係以外應該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沒有辦法知道行星有多普遍,或是與太陽系行星的相似度又是如何。在19世紀,許多的偵測方法被提出來,但最終所有的天文學家得到的結果都是否定的。第一個被確認的檢測出現在1992年,發現有幾顆質量類似地球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在主序帶恆星發現行星的第一個偵測結果出現在1995年,在鄰近的飛馬座51發現了以4天週期公轉一周的巨大行星。由於觀測技術的進步,自此之後偵測到的數量與效率迅速的增加。有些系外行星被大望遠鏡直接拍攝到影像,但絕大多數的系外行星都是經由徑向速度測量檢出的。除了系外行星,“系外彗星”(在太陽系之外的彗星)也被發現,也許在銀河系內也是很普遍的。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