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起海浪又稱什麼?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自然現象,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漢字又稱海溢。 “tsunami”一詞,在1963年的國際科學會議上正式列入國際術語。
中國最早在漢朝就已有對海嘯的紀錄,在中國古書記載的海溢、海潮溢、海吼、海唑、海沸都是指海嘯。
這是一種波長極長的重力波。若是發生於在近岸淺水海域,波浪因深度漸淺而波高驟增,可造成嚴重災害。此波於大洋中傳遞極快,每秒速度可超過二百米。在地震發生處的波動可能只有0.1米到5米的高度,波長卻可能是1500公里。隨著水波傳到岸邊波長會縮短到5公里,高度卻可達到50米。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