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直翅目蟋蟀科。因其體形較大,居於眾多品種的蟋蟀之首而得此名;又因其危害花生等農作物而又被稱為“花生大蟋”。此昆蟲體大而且強壯,體長35~45毫米,寬12~14毫米,觸鬚長40~50毫米。呈絲狀。通體赤色或黃色,背板上顏色最深,近於黑色,腹部色淺,呈淺黃褐色。頭很大,呈半圓形,有3個並列的單眼,中眼橫生,半圓形。前胸背板特別寬闊,呈鼓形,表面有明顯刻點。其前、後翅均較發達, 長度超過腹端,後翅端折疊成須狀,端不超過尾須。大蟋蟀的發音鏡不大,呈長方形。後肢特別強壯發達,善於跳躍,脛節上有兩排刺,每排4~5枚。雌蟲產卵管呈管狀,長5~6毫米。大蟋蟀常棲息於土質疏鬆,植被稀少的沙質旱地或花生、豆類等多種農作物的田畦、果園、苗圃的地面上。它常在土中挖深穴而居,主穴可深達80~100厘米。此蟲危害植物的根、莖和嫩葉,咬食松、杉、樟、橡等樹木及麥、稻、花生、豆類等農作物和蔬菜,是一種著名的害蟲。雌蟲、雄蟲大多分穴而居,雌蟲將卵產在洞穴內。大蟋蟀晝伏夜出,夜間雄蟲在洞穴口處以鳴聲引誘雌蟲出洞而進行交配。其洞為如手指粗的圓洞,洞口用鬆土堆蓋,不易尋得。其鳴聲渾厚而洪亮,為“句句句句”,節奏較快,連續不斷,常可持續20~30分鐘,粗聽像似蟬鳴。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