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和拉丁音樂的許多流派中,出現的搖響器叫做什麼?
沙錘(圖皮語:maraca(s)),亦稱沙槌、砂槌、沙鈴或沙球,是一種敲擊樂器,屬於體鳴樂器,沿自南美洲哥倫比亞。大概已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除哥倫比亞外,在不少的南美國家都可以找到相近的古代沙槌證據。包括有牙買加、委內瑞拉、古巴和特立尼達島等。
在華文地區,“沙錘”的來歷是由於它的外型和中國古代的武器錘相近,因此翻譯為“沙錘”,然後再經過演變,“錘”字也有寫為“槌”。
和擊木一樣,沙槌較常以一對演奏,但單使用一隻亦可以。
手只持樂器的手柄部分,盡量不要觸及發聲體。主體朝上向外,約成30-45度。演奏時,靠手腕推向外的扭動來搖動樂器,從而令樂器裡面的發聲物撞擊而發出聲音。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