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的最外層叫什麼?
角朊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個受到精細調節的過程,並伴隨著一系列形態學和生化改變,最終形成角質細胞,這就必然涉及到許多結構基因的同時活化與滅活,即基因表達的調控,而轉錄水平的調控尤為重要。現已發現許多轉錄因子如AP1、AP2、Sp1、POU結構域及C/EBP等可調節角朊細胞基因的表達。
表皮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屏障,其主要組成細胞為角朊細胞,為了完成其屏障功能,角朊細胞必須進行複雜而且受到嚴密調控的分化過程,最終形成包括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及角質層的複層結構。表皮各層細胞在形態學和生化水平均有差異,如在棘層與顆粒層表達的蛋白在基底層中卻缺乏,這主要是與角朊細胞分化過程中特定時間內基因的“開”(激活)或“關”(滅活)有關,因此近10年來角朊細胞的基因調控已成為角朊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基因調控可分為幾個層次:轉錄水平、翻譯水平及翻譯後水平,其中最常見的調控方式就是轉錄調控。現已發現AP1、AP2、NFκB、C/EBP、ets、Sp1及POU結構域等轉錄因子可作為表皮中的調控蛋白,從而調節編碼套膜蛋白(involucrin,iNV)、轉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 ,TG)、SPRR2A、兜甲蛋白(loricrin)、角蛋白及BPAG1等蛋白的基因的表達。本文就與角朊細胞基因表達有關的轉錄因子作一簡要綜述。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