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被稱為什麼?
極光,是一種等離子體現象,主要發生在具有磁場的行星上的高緯度區域,而在地球上的極光帶即是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區域。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
現代物理學對其產生原理有詳細描述,地球上的極光是由於來自磁層和太陽風的帶電高能粒子被地磁場導引帶進地球大氣層,並與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極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現,太陽系內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
在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北極光(Aurora Borealis),南半球觀察到的極光稱南極光( Aurora Australis),經常出現的地方是在南北緯度67度附近的兩個環帶狀區域內,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一年之中有超過200天的極光現象,因此被稱為“北極光首都”。而冰島由於整個國家都在極光帶上,也是北半球受歡迎的觀測極光地點。南極光與北極光是同時變化的(可視為北極光的鏡像)。在高緯度的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極洲可以看見南極光。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