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嵌藝術,又音譯為馬賽克(英語:Mosaic,應源於“musa”,即希臘語中,掌管科學及詩歌藝術等九女神之名),平面作品又稱鑲嵌畫、鑲嵌細工或碎錦畫,是一種裝飾藝術,通常使用許多小石塊或有色玻璃碎片拼成圖案,在教堂中的玻璃藝品,又稱為花窗玻璃。現今該詞(馬賽克)泛指這類型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鑲嵌畫歷史悠久,最早見於公元前4000餘年的美索不達米亞。鑲嵌畫以其色彩的真實性和永久性,製作的多樣性以及題材的廣泛性而得以在世界上綿延流傳。公元1~4世紀,鑲嵌畫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色彩技巧日臻完善;當時的羅馬人對它十分推崇。在美術史上,羅馬以及中世紀東羅馬時期的鑲嵌畫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名列前茅。如意大利龐培城出土的《伊甦之戰》、拜占庭時期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中的佐伊皇帝像等許多鑲嵌畫,都是這個時期的藝術珍品,在歷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隨著羅馬人的足跡,鑲嵌畫傳入其他地方,各國藝術家都以各自的民族風格,發展了這一藝術。鑲嵌畫在現代世界藝術中日益佔有重要地位。墨西哥、蘇聯和民主德國等國家的鑲嵌畫以其規模的宏大和新穎的技藝而著稱,由平面鑲嵌發展到在高低浮雕上再加鑲嵌,豐富了鑲嵌藝術的表現形式。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