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膜控制進入眼睛的光量?
虹膜又稱黃仁,眼睛構造的一部分,虹膜中心有一圓形開口,稱為瞳孔,猶如相機當中可調整大小的光圈,內含色素決定眼睛的顏色。日間光線較為強烈時,瞳孔會變小,只使一小束光線穿透瞳孔,進入眼睛;當進入黑暗環境中,虹膜就會往後退縮,使瞳孔變大,讓更多的光線進入眼睛,多數的脊椎動物的眼睛都有虹膜。因為每個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所以也用於身份辨識。
虹膜從前到後粗略可分為兩層:前部含有色素與纖維血管組織,稱作虹膜基質;基質下的色素上皮細胞層,含有緻密黑色素細胞,故虹膜後面呈現黑色。
基質中有疏鬆結締組織、血管、色素細胞、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的環形運動以收縮瞳孔的括約肌(瞳孔括約肌);還有一套擴大肌(瞳孔擴大肌),受交感神經支配的放射狀牽拉以擴大瞳孔。瞳孔可隨光線的強弱而改變其大小,稱瞳孔對光反射。
基質下為重染色的雙層細胞組成的上皮層(虹膜色素上皮層),以阻止光線透過虹膜進入眼睛。虹膜外緣根部附著在鞏膜與睫狀體前部,稱為虹膜根部。虹膜根部稍後方有虹膜動脈大環。虹膜與睫狀體合稱作前葡萄膜。虹膜前表面放射狀血管形成凹凸不平的褶皺,有凹陷的隱窩和輻射狀條紋皺褶稱虹膜紋理,可用於虹膜身份識別。
虹膜表面距瞳孔緣約1.5mm處,有一環形鋸齒狀隆起,稱虹膜捲縮輪(iris frill)是虹膜小動脈環所在處。以此為界可以劃分為兩個區域:
虹膜瞳孔部,為靠近瞳孔的內部區域;
虹膜睫狀體部,為外部區域,延伸到睫狀體。
虹膜的動脈位於基質層內,從虹膜邊緣到中心呈放射狀,提供了血液供應。虹膜根部和睫狀體前部有一粗大的血管環,稱為虹膜動脈大環。虹膜大環從虹膜周邊發出放射狀分支走向中央,在瞳孔捲縮輪處發出許多小支並改變方向呈環形走行,形成虹膜動脈小環。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