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桶(英語:cooperage)是通過木材、鋼鐵、塑料等材料製造和修理桶的行業。早期製桶業主要使用木材,製造木桶以盛放和存儲穀物、食物和酒類等。製桶者被稱為桶匠(cooper,最早源於拉丁語的桶cupa)。二十世紀中葉以後,隨著塑料和不銹鋼材料開始廣泛應用,工業化製桶成為主流,傳統製桶幾近絕跡。

中國傳統的製桶業一般採用杉木,第一道工序是鋸、劈、修,做出初坯。鋸是將木鋸成桶高的圓木。再就是劈,劈開後修成桶的初坯。第二道工序是鏟,指刨鏟桶兩側面。中國的木桶上大下小,每塊木板按一定比例鏟成等腰梯形。第一次鏟夾使木塊成梯形,但木條的橫截面還是長方形,要使外寬內窄,其橫截面也為梯形,就要第二次鏟、夾。兩次鏟、夾後,使木塊兩側面形成了二面角。第三道工序是成形,有的地區是箍桶,也有的地區將木塊側面鑽孔,打入竹釘,削尖竹釘後端,鑽入相應木塊中。成型後會暴晒乾燥,之後刷上桐油。

歐洲製桶匠所製的桶一般分為四類,“幹”桶主要指內貯乾燥貨物的桶,比如存放穀物、煙草、水果和蔬菜的桶;“乾燥-密閉”桶指需要存放乾燥而防潮的貨物的桶,比如火藥桶和麵粉桶;“白”桶指水桶等存放液體的桶,通常不需要彎曲木板這道工藝,而“濕”桶匠則製造長途運輸液體所用的桶,比如酒桶。被冠以“通用”之名的桶匠則在船上,船塢或倉庫工作,為要存放貨物或運輸的船製造桶類,並修補組成桶的木板條,以免內容物洩漏。

二十世紀中葉之前,製桶業在美國很繁榮,並且有自己的雜誌 《國家桶匠期刊》,可以提供從木板加工到機械製桶等各種服務。二十世紀後半期,塑料和不銹鋼材料開始廣泛應用,工業化製桶成為主流,加之託盤、紙板箱等便捷形式不斷出現,傳統的木桶製作日益萎縮。時至今日,製桶業多製作鋼桶,持傳統手藝的桶匠的人數大大減少,有的技藝已接近失傳。

在歐洲,按照傳統工藝所製作的木桶多用於對木桶的品質要求很高的釀酒業。比如Rémy家族下屬的Seguin Moreau製桶公司,專為白蘭地製造橡木桶,因為利穆贊所產橡樹以具有濃烈的香草氣味,並能在貯存期間將氣味滲入乾邑白蘭地中得名。在英國,桶匠數量也在逐漸減少,位於西約克郡的韋瑟比的一家啤酒桶公司被認為是僅存的手工製桶公司。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