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性錯視是一種心理現象,指大腦受到外界的刺激(視覺上的、聽覺上的)後,賦予其一個實際並不存在的意義。著名的“月面人臉”位於火星的一座平頂山上,常常被當做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後來NASA公佈了從多個角度拍攝高清照片,大眾才終於知道所謂的“人臉”其實是天然的火星岩石形成的。

空想性錯視使人們會把大自然中的一些模糊的畫面想像成是人臉。 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那些被錯視為人臉的物品在人類大腦的梭狀臉區(簡稱FFA,是大腦識別面部時相對活躍的區域)產生了早期激活(僅約165毫秒)。這一表現和看到人臉時大腦所產生的反應非常相像;而人們看到一些其他的常見物品時則不會產生這類反應。

研究人員認為,有類似人臉產生的物品所引發的人臉識別屬於大腦相對早期的處理過程,類似一種本能聯想。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並不包含任何的認知理解現象。研究結果同時還顯示,當人們在處理這些模糊而似像非像的外界刺激時,會試圖將其理解成已知的、熟悉的物品。人們的這種反應是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進化得來,為了更快的感受到臉部的感情信息,從而能有充足的時間做好相應的措施——比如,在受到威脅時能快速逃脫或者做好進攻的準備。 ——以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也就是說,那些完全不過大腦,在潛意識的瞬息之間就已經處理好面部信息的人,能更好、更快地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並迅速做出決定和行動。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能力並非人類獨有,許多野生動物身上也存有類似的能力。

更多信息: www.ji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