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圖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什麼角色?
艾倫·麥席森·圖靈,OBE,FRS(英語:Alan Mathison Turing,又譯阿蘭·圖靈,Turing也常翻譯成塗林或者杜林,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是英國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密碼分析學家和理論生物學家,他被視為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之父。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圖靈曾在“政府密碼學校”(GC&CS,今政府通信總部)工作。政府密碼學校位於布萊切利園,是英國頂級機密情報機構。圖靈在這裡從事密碼破譯工作,有一段時間,他領導了小屋8號(Hut 8)小組,負責德國海軍密碼分析。期間他設計了一些加速破譯德國密碼的技術,包括改進波蘭戰前研製的機器Bombe,一種可以找到恩尼格瑪密碼機設置的機電機器。圖靈在破譯截獲的編碼信息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使盟軍能夠在包括大西洋戰役在內的許多重要交戰中擊敗納粹,並因此幫助贏得了戰爭。
圖靈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諸多貢獻,例如圖靈曾寫過一篇名為《計算機器和智能》的論文,提問“機器會思考嗎?”(Can Machines Think?),作為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測試方法,即圖靈測試。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此外,圖靈提出的著名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圖靈是著名的男同性戀者,並因為其性傾向而遭到當時的英國政府迫害,職業生涯盡毀。他亦患有花粉過敏症。
圖靈還是一位世界級的長跑運動員。他的馬拉松最好成績是2小時46分03秒(手動計時),比194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成績慢11分鐘。 1948年的一次越野賽跑中,他跑贏了同年奧運會銀牌得主湯姆·理查茲。
更多信息:
zh.wikipedia.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