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慾主義者”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哪一類人?
禁慾主義(asceticism)是要求人們嚴酷節制肉體慾望的一種道德理論。它源於古代人忍受現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義和苦行儀式,公元前6世紀後,通過東西方的宗教教義和道德哲學的概括逐漸形成為一種理論。它認為,人的肉體慾望是低賤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惡之源,因而強調節制肉體慾望和享樂,甚至要求棄絕一切慾望,如此才能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
禁慾主義是指一種以戒除世俗歡愉為特點的生活(也稱苦修,austerity)。那些實踐禁慾主義生活方式的人,通常會感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不斷地追求這種生活,以達到更高的精神層次。在一種較為諷刺的語境之中,禁慾主義也許包含著一些類似於自我侮辱,對肉體的儀式性懲罰,或者對歡愉的嚴厲克制。不過,“禁慾主義”這個詞卻並不一定指這些消極的涵義。
關於禁慾主義生活方式的經驗,在宗教和世俗體系中均可見到。比如說,古代希伯來教徒就以絕食來成為聖人;早期希臘人實施一種嚴格的養生方法(regimen)來為戰爭做好準備;斯多噶哲學家則反對肉體的歡愉,以求達到更崇高的精神理想。基督教的僧侶則在荒漠中獨居,避開世俗的享樂。以及因宗教改革而出現的清教徒,則要忍耐新英格蘭冰冷的會議廳中硬木長凳。禁慾主義通常是與僧侶、瑜伽師和牧師有關的,不過,其實任何個人都有可能去選擇過一種禁慾的生活。
更多信息:
baike.baidu.com
廣告